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做学术,还是“灌篮高手”,这位中大博士后不一般

引 言

以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为主体的专职研究人员队伍,已成为我校青年人才的生力军!


在解决国家关键技术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上、在与行业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契合的高水平科研团队中……都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2015年以来,中山大学提出“人才倍增”计划,同时打造人才创新发展平台,为专职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研究的绝佳舞台;建设菁英荟萃的人才蓄水池,为专职研究人员开通了转聘教师的绿色通道;开辟人才发展的道路,为专职研究人员提供多种发展路径。


中山大学和广大的科研人员一道,共享着湾区发展的红利,共同缔造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中大速度”,共同见证中山大学新的辉煌!


白大褂下,是充满年轻气息的格子衬衫,一副颇有个人风格的圆框眼镜闪现着智慧光芒,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实验室里,总能见到这位高高壮壮的少年郎,学术的沉静与运动的活力混搭在一起甚是奇妙,却又相辅相成,他是我们的主人公——刘瑞贤,“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入选者。



爱玩跨界的斜杠青年:

“老”中大人/“博新计划”博士后/灌篮高手


“我最爱穿的服饰是格子衬衫,我喜欢线条的交叉和重合,跨界擦出火花,起初或许是惊讶、或许有惊吓,但最后总给人生带来惊喜,可以说,我是个斜杠青年吧!”刘瑞贤说。


▲穿着“幸运衫”的刘瑞贤


刘瑞贤是谁?他是爱玩跨界的斜杠青年,在看似三个截然不同的专业领域里自由穿梭、游刃有余。


他,是“老”中大人。2008年,他本科就读于中大药学院,保研至生命科学学院,随后进入附属第六医院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能得到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的支持绝非偶然,三个专业方向的思维碰撞、学术积淀、一路良师益友的相伴相随,为刘瑞贤打下扎实的学术基础。


他,是“博新计划”博士后。得知自己入选“博新计划”那天,刘瑞贤依旧穿着他最心爱的格子衬衫,“带来幸运的是格子衬衫,当然还有努力!”刘瑞贤介绍说,从校本部到附属六院,以基础研究为切入点,努力探索面向临床的可能性,结合结直肠癌微环境调控B细胞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B细胞在肿瘤发病/进展中的机制),通过临床病理资料和实验模型,探索B细胞相关分子作为肿瘤标记物及治疗靶点的可能性,可用于肿瘤临床诊断及肿瘤免疫治疗。这确实具有非常大的挑战,他坦言,“可能这也是博士后制度对个人发展来说最有价值的方面。”博士期间,刘瑞贤主要进行肝癌浸润B细胞研究,博士后期间延续了这个方向,但疾病模型换成肠癌,与临床更近了一步。他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刘焕亮教授是附属六院检验科主任,部分基础研究成果正在尝试向肿瘤诊断方向转化,主要是将B细胞相关分子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相关成果已申请国家、国际发明专利。刘教授给刘瑞贤带来了临床医学的研究新视角,两相契合,让他的研究之路走得更为顺畅。


他,还是“灌篮高手”。刘瑞贤笑称,自己的业余时间除了贡献给实验室,还贡献给了篮球,篮球不仅是锻炼体魄的手段、帮助他醉心学术时能保持旺盛精力,于他而言,还有更深层的意义。他说话间甚至不自觉地做出一个篮球在指尖旋转的动作:“吉诺比利是我最爱的球星,他的绰号是‘妖刀’,突破重重困难,旋转、跳跃、不停歇,我希望我的生活也能在披荆斩棘后,开拓不可思议的新天地!”


▲中山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篮球队



入选“博新计划”:

  中山大学给他带来的……  


谈到“博新计划”计划,在幸运的背后,更有坚持、付出与努力,这一方面来自刘瑞贤对于科研工作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来自榜样的力量——


博士整整5年时间,刘瑞贤每天亲眼见证,郑利民教授的办公室早上8点就开门了,而他的导师邝栋明教授则每晚10点多才离开实验室,他们对科研的热爱与倾注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来到附属六院后,结直肠肛门外科王磊教授在身患癌症后仍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拥有坚持日常工作的强大、坚韧的精神品格,让刘瑞贤倍受震撼,相信每一位六院人都会把这种感动化为努力拼搏的动能!


刘瑞贤介绍,医院的公共科研平台提供了强大的硬件保障。科研经费方面,得益于学校推行的“五个五”计划,他的合作导师刘焕亮教授有充足的科研经费,这也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刘瑞贤在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研究所实验室


学校人才发展办公室、附属六院领导、人力资源部和科研科都非常重视博士后,在基金申请、经费管理、专利转化层面时常开展很多实用性讲座。让刘瑞贤感受最深的要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时,六院科研科同事全程跟进,从每一轮的专家修改到形式审查都会全力协助,这让他非常感动。


得益于中山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学校内部相同研究领域的群体形成一个个学术生态共同体,就刘瑞贤从事的肿瘤免疫研究领域来说,分布在不同附属医院和学院的课题组之间的交流非常活跃;同时,不同学科间开展着交叉合作研究,借助学校的平台,刘瑞贤的合作导师刘焕亮教授课题组研究方向就和药学院及数学学院长期保持着紧密的合作,“这可能是别的学校比较少有的。”刘瑞贤欣慰地说。


▲201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刘瑞贤带队参加第五届欧洲免疫学大会



“博新计划”给他带来的……


“博新计划”提供科研经费支持,让刘瑞贤在项目设计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而“博新计划”提供的生活费,对一名科研刚起步并处于初婚状态的博士后来说,这部分支持可以让其更加专注于科研工作。


“博新计划”让刘瑞贤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他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入选者微信、QQ群,大家经常在群里进行学术交流;此外,每年一度的“博新论坛”也给全国的入选者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刘瑞贤参加了第一届“博新论坛”,在论坛当天多位院士分享自己的科研心得,刘瑞贤还和其他“博新”入选者进行了交流,获益良多。


入选“博新计划”对博士后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在刘瑞贤博士毕业时,一度陷入短期的迷茫,觉得自己博士期间的基础研究工作并没有做到顶尖,也深知继续深入探索会有较大的难度。他曾想过放弃基础研究而去做转化应用,获得“博新计划”支持后,他博士期间的工作和拟开展的博士后研究获得了专家的肯定,这给予了他延续科学研究梦想的强大力量。



人物名片·刘瑞贤



2008年至2012年就读于中山大学药学院,2012年保送至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2017年博士毕业后,入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肿瘤浸润B细胞相关研究,探究肿瘤微环境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机制,为肿瘤相关体液免疫反应在肿瘤诊断及免疫治疗方向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入选2017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并获得2018年度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



--中山大学人才发展办公室--

编辑:吕非儿 李饶尧

初审:葛铿

审核:肖楠

审核发布:杨晓萌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及时了解中山大学人才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